艾灸大腿居然瘦了
很多人都知道,多灸腿可以避免上火,但对于女性来说,灸腿的意义不只是避免上火。很多灸友在艾灸过程中,总是忽视对腿部穴位的艾灸,然后导致气血不下行,导致经量减少、推迟甚至闭经。
中医认为,人有四根,即耳根、鼻根、乳根、脚根。四根的根本,是腿根。
“人老脚先衰,木枯根先竭”,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。只有双脚健康,经络传导才畅通,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。
【艾灸的好处】
引火下行
秋季干燥艾灸上火,我们每次艾灸要兼顾腿部穴位,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,也叫引血归源(涌泉),可清虚降火,缓解灸后上火症状。
滋阴补肾
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,包括脾经、肾经、肝经,这三条都是阴经,多灸腿部的三阴交、太溪、涌泉的穴位可以滋阴。
促进排毒
足三里穴是强身健体,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,艾灸足三里,起水泡的话是身体内的风邪从水泡排出,水泡好了继续艾灸。
补气活血
艾灸腿部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流通,让气血充足起来,气血充足,气色才会好,身体擦不会出问题。
【艾灸腿部取穴】
血海
活血生血,可以有效应对月经量少、闭经等问题。
足三里
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,脾胃差、体虚必灸,足三里是我们最常用的艾灸穴位之一。
三阴交
通调脾、肝、肾,妇科必灸,三阴交是对女性非常好的穴位,常灸三阴交不仅可以治疗妇科疾病,还可以美容养颜,平时的时候就可以多多按揉。
太溪
滋生肾水,全身最补穴位,不孕、肾虚、月经量少必灸。
太冲
疏肝解郁,行气活血,肝气瘀滞者必灸。太冲穴也是人体的开心穴,睡前可以多揉一揉。
涌泉
引血归源,引火下行,阴阳不调、体寒易上火都可灸它。
女性灸友在艾灸腰腹部穴位的同时,每次都要兼顾以上穴位中的一两个,这样才能昂我们的每次艾灸都起到作用,尤其是超过晚上九点进行艾灸,就更要多灸腿部的穴位,才能降火滋阴。
【改善腿麻的方法】
甩腿
一手扶墙,先向前甩动小腿,使脚尖向上向前翘起,然后向后甩动,将脚尖用力向后,脚面绷直,腿亦伸直。两腿轮流甩动80--100次为宜。可防半身不遂,下肢软弱无力、麻木或抽筋。
扭腿
以两手掌紧贴小腿肚,旋转揉动,每侧揉动20--30次,两腿交换6遍。能疏通血脉、加强腿的力量。
扭膝
两腿平行靠拢,屈膝微向下蹲,双手放于膝盖,顺时针揉动数十次,然后换另一膝盖。能治下肢乏力、膝关节疼痛。
扳足
端坐,两腿伸直,低头身体前弯,以两手扳足趾20--30次,能练腰腿、增脚力,防足部乏力无劲。
搓脚
将手掌搓热,然后用手掌搓两脚心,各搓100次。具有滋肾水、降虚火、舒肝明目等作用。可防高血压、眩晕、耳鸣、失眠、足部酸疼麻木浮肿等症。